新闻动态
从《哪吒2》破纪录,看一场价值百亿的IP保卫战
最近,国产动画《哪吒2之魔童闹海》强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,让无数观众在影院里热血沸腾、心潮澎湃。可就在这部电影高速冲刺票房奇迹的时候,另一场“IP保卫战”也在幕后悄然打响——那就是围绕角色形象与衍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。
一、当“哪吒”不再只是一个名字
其实,大家对“哪吒”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:一个手持火尖枪、脚踏风火轮的小英雄。但《哪吒2》团队却在这个“古老神话”里塞进了更多的奇思妙想:形象惊艳的敖光、妩媚动人的敖闰,以及让人又爱又恨的石矶娘娘……百余个角色被精心打磨,让观众目不暇接。而且,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些角色不仅在影片中活灵活现,还都被一一登记了著作权,甚至申请了外观专利。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剧照
根据“深圳市版权公共服务平台”系统查询结果显示,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名下已登记《哪吒》系列各类原创动画形象的版权462件,包括各类形象的正常状态和其它状态,保护意识与保护力度不可谓不全面。让人想到2024年同样爆火的游戏《黑神话.悟空》,同样也是提前布局了所有的游戏角色形象、地图和游戏道具等原创作品的版权保护。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部分著作权登记信息
为什么要这样大费周章?对于出品方来说,角色一旦大热,就会有数不清的衍生机会:玩偶、手办、文具、服装、动画周边,乃至之后的游戏改编、主题乐园……可要是没有提前做好版权和专利布局,一旦市场火爆,模仿、侵权的周边产品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既扰乱市场,也让创作者蒙受损失。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哪吒形象
更何况,“哪吒”这类IP从古代神话而来,属于公共领域的角色形象本就容易引发版权纠纷。可只要把影片中全新设计的哪吒、敖丙、敖光等各种“原创艺术表达的美术作品”做好著作权登记,外加周边玩偶等申请外观专利,就能在法律层面上确立自己的原创地位,防范那些想着“借东风”的玩家。
二、一场“IP保卫战”的背后
其实,这种操作并非第一次。还记得“冰墩墩”吗?当时也是提前全面注册商标、申请专利,这才没有让它变成“全民盗版”的苦果。《哪吒2》团队显然也深谙此道,明知影片爆火后肯定会带来周边热潮,就索性先下手为强。这一轮全面的版权、专利布局看似“繁琐”,实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最好保全。
然而,这场价值百亿的“IP保卫战”并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角色的防御。它背后还有更大的意义:让创作人得到回报,让下一部电影有底气诞生。当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,行业里的创作者才敢于投入时间、金钱和心血去打磨更多优质作品。毕竟,他们知道,“好东西”不轻易被人窃取,行业也才会更加有序健康发展。
三、前瞻的版权布局,长久的IP价值
所以,如果说《哪吒2》的票房是靠剧情和特效撑起来的,那么它的后续长久收益,就离不开完善的IP保护。对于观众而言,看完电影,还有机会买到真正有品质、有设计感的官方正版周边;对于创作团队,则能将“哪吒”这一形象延续至更多领域,持续发掘国风动画的潜能。据多家网络媒体报道显示,《哪吒2:魔童闹海》相关IP授权费已经由400-500万涨到了900万,未来很可能会突破千万。
试想一下,等到若干年后,我们谈起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,“哪吒”系列定会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。而它给行业带来的启示,恐怕远不止于票房纪录——更在于提醒我们:尊重原创保护,让原创的力量持续下去,不是靠一时的热闹,而是要靠久久为功的版权布局去守护。正因如此,“哪吒2”注定不仅仅是一部让人津津乐道的现象级作品,更会成为国漫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教科书式典范。
至于下一部“哪吒3”是否真的会乘胜追击,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?谁知道呢?但可以肯定的是:有了前两次“IP保卫战”的经验,未来的国漫之路或许会走得更稳、更远,也更值得我们期待。
图片来源:豆瓣